狂賀!本雜誰閱讀率全國第一!!
調查顯示,X候選人領先對手十個百分點!!!
選舉進入倒數最後階段,民調結果與數據報導更是沸沸揚揚,
像上述的調查統計資料我們隨處可見,但,你真的確信這些數字是真的嗎?
在參考這些調查數字前,我們都應特別注意以下七個檢核點,才不會上了數字的當!
許多報紙常稱自己才是台灣第一大報,這是怎麼一回事?
問題其實很可能在於兩報的調查母群體不同。
A報的母群體可能是「過去一個月內、讀過報紙、18歲以上」,
B報的母群體可能是「過去一星期內、買過報紙、18歲以上」,
兩報各自會挑選對自己有利的母群體來調查,得到的數據也因此不同。
要注意的是,研究母體的範圍,通常只會用一行小字,標明在研究結果的下方,
下回眼尖一點記得看清楚哦!
好的調查,要有一份最新且完整包含母體的名單。
美國某次總統大選時,某調查機構採用的民調母體是「上屆有投過票的選民」。
然而,先進國家的投票率通常低至50%左右,若上屆投票率只有半數選民投了票,
調查就無法了解另外50%選民的意向。
母群體中的每位成員被抽到的機率必須相等。
如果在選擇樣本時,只集中在某個分類,例如:北區,教育在大學以上,年收入一百萬以上,則該樣本若拿來代表全台灣人口的想法,則因為母群體中的每位成員被抽到的機率並不相等,因此結果也會造成偏差。
樣本數越大,準確性也越高。
礙於時間及經費限制,企業會用抽樣調查來預測整個母體的意向。不過,只要樣本數超過1000,誤差率就可以降低至約3%;但若樣本數只有100,則誤差率就會高達10%。
另外一個必須注意的是,就算樣本足夠,但取樣不隨機,結果仍會有誤差。電視節目的call-in、手機和網路投票就是最明顯的例子,因為投票者是自願參與調查,代表的是最主動、積極的意見,得到的結果當然會顯得較為極端。
回覆率過低,可能會使調查低估了「沉默受訪者」的意見。
由於現代社會電話詐騙氾濫,使電訪的拒訪率高達90%,訪員平均要打10通電話,才能找到一位受訪者。拒訪率的升高,難免使得調查結果的代表性啟人疑慮。
受訪者可能會因為聽錯問題而答錯、因訪問太長而敷衍回答,甚至為了面子,說出自認為訪員希望聽到的答案。為減少這些誤差,測試單位必須進行「前測」,來修正問卷或調查方式。
一份負責的調查,會主動說明可能影響抽樣準確度的變因,例如回覆率偏低、樣本數不足等。
《以上文章摘自經理人月刊 - 9901『數字力』》
留言列表